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黃克義導演、吳怡然製作人蒞南華大學開講 分享拍戲歷程

教育人文

字級

黃克義導演、吳怡然製作人蒞南華大學開講 分享拍戲歷程

【人間社 劉家均 嘉義大林報導】 2023-06-10
佛光山南華大學文學系與院子有限公司產學合作之戲劇《早點回家》,已於5月29日起在大愛電視台播出,劇中部分場景在南華大學取景,亦有文學系與傳播系學生參與演出。文學系為持續培育學生學用合一,6月6日邀請該劇導演黃克義及製作人暨編劇吳怡然蒞校演講,以「從文字到影像–談戲劇張力的萌發到綻放」為主題,和學子分享戲劇從創作開始到上檔播出的過程。

黃克義以拍攝演員林嘉俐故事的戲劇《早點回家》為例,分享當年前置作業,包含演員、拍攝時間與場景都已經談定,正準備開拍時,卻適逢疫情最嚴峻的時刻,所有工作被迫暫停,連場地的借用也遭遇困境。

故事主角林嘉俐的父母親皆為聾啞人士,因此演員們需要使用手語演出,在疫情期間便轉為演員的線上手語課程,直到劇組可以復拍時,團隊果斷決議場景改在南部拍攝,為此導演及製作人表示非常感謝南華大學的協助,除了提供校園場景拍攝並有許多學生參與演出,學生們的表演讓他們感到很驚艷。

吳怡然以《早點回家》電視劇為例指出,該劇是真人真事改編,受限某些既定事實,劇本必須拉出時間主軸,確認主角人生重要轉捩點有哪些,在陳述各階段各個事件的比例,也都是在撰寫時必須注意的。

寫劇本的過程常常需要做田調,例如訪問主角的好友,眼中的林嘉俐是什麼樣的人?或是經歷劇場、影視演出,在這一塊的專業知識背景都是需要了解的,若單純將田調所獲得的資訊,每個時間點發生的事件,做鉅細靡遺的描寫,很容易流為紀錄片而失去作為一部「戲劇」的可看性。

劇本不需要像小說般把每個動作情節細寫,而是要考慮這些東西是否具有必要性?若要呈現主角所想像的事件過程,可以以燈光的明暗表現,此時可以利用括弧來表示這段是主角的想像畫面,讓拿到劇本的工作人員收到這項指令,可以明確執行。

提到文字轉到影像的過程,編劇吳怡然先讓學生參閱《早點回家》的劇本文字,並邀請三位學生上台看著劇本唸出台詞,接著再看影像的實際播出畫面,讓現場聽眾感受差異性,也藉此提醒學生,第一手創作來自編劇、第二次是演員的演出,第三次是導演的拍攝、第四次則是後製團隊的剪輯、配樂等,不同的戲劇需求,可能還有更多次的再詮釋,這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,一部戲的好壞,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。

針對影像的部分,黃克義提到在小說上可以用文字清楚表述,但影像的處理只能留白。
12345678910第1 / 468頁
追蹤我們